本文目录一览:
洪武通宝钱上的古文字演变史
洪武通宝是明代第一个年号钱,这种钱币版别繁多,钱文多样,风格各异,自成一体,宛如百花齐放,争奇斗艳,令人叹赏不已。在这众多钱币中,笔者发现一种版别的洪武通宝小平钱币,在钱文中出现三字洪字古字。这种版别钱币,就是洪武通宝大字双点通小平光背钱。
对钱币面文改刻,有的采用将文字铲去,如将太平天国背圣宝小平钱的“天国”两字铲掉,使之成为出谱的横读“太平”背“圣宝”。又如将康熙通宝之“熈”字铲去第一笔撇划成简体字“熙”形,等等。
出现阴刻文字的钱币大多是半两和五株钱两种。作伪者常常会在钱币表面刻上一些吉语或意义隐晦的符号、数字和文字,也有的在钱币边上或肉上刻上一些花纹图案,这些附加在钱币上的文字、符号、数字和花纹,由于是后刻上去的,往往与整个钱币不相协调,给人有一种多余感。 一种是对原有钱文进行改刻。
洪武通宝的由来
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命京城(南京)工部宝源局及各省宝泉局铸行“洪武通宝”,由工部主管铸钱,下设宝源局。《明史·食货志》曰:“(戊申、太祖)即位,颁洪武通宝钱,其制五等:当当当当当一。当十钱重一两,余递降至一钱止。”钱文真书,直读。
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元年命京城工部宝源局及各省宝泉局铸行“洪武通宝”,由工部主管铸钱,下设宝源局。据《明史·食货志》记载:“即位,颁洪武通宝钱,其制五等:当当当当当一。当十钱重一两,余递降至一钱止。当十大钱一般径6厘米,重34~37克;当一径45厘米,重4~6克。
洪武通宝的由来是朱元璋起兵将元朝驱除之后,建立了一个新的朝代,明朝,同时改为洪武。在同一年三月的时候,开始铸建新的货币,洪武通宝。其大致外形并没有特别大的变化,主要是上面的字改变了,上面的图案也不同了。
小时候家里好多铜钱,而那时都用来扎毽子了。洪武通宝就是类似于这样的古钱币,不过价值要比用来扎毽子的铜钱高太多。洪武通宝存世极少,据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周新国先生的“武陵珍藏”记载: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将年代改为洪武,在同一年的三月,开始铸建新的货币,洪武通宝。
怎样辨别洪武通宝
鉴伪要点一:铸造工艺与细节观察/首先,观察它的工艺,真品的洪武通宝工艺流畅,而伪品往往在铸造时显得生硬。面文边缘的清晰度、背面圣宝字间的精细处理,都是精密铸造的标志。太平天国的钱币采用翻砂工艺,这与洪武通宝的精密铸造截然不同,如图所示,字口间的微小气泡是伪造的明显迹象。
另外,听声音也是鉴定真伪的方法之一。真的古钱年代已久,铸造时的火气已消失,敲击时声音无转音。伪品则是新铸而成,敲击时声音尖亮有转音。鉴别古钱除了听声外,还可辨味。传世日久的古钱,嗅之没有任何火气异味;刚出土的古钱则带有一种土香味,均无异味感。
辨别钱币气味:有锈色的钱币带有明显的土香,而伪造的古钱带有松香、胶水、醋酸或者盐酸味。看有无传音:新铸的钱币有传音有火气。旧钱火气已脱,没有传音。从磨损情况判断:真钱均匀磨损,如果说钱币本身较新而又有较大的磨损,则要考虑属伪币了。
挖补作伪是嵌补法中一种较为常见的方法,这种方法大有偷梁换柱的感觉,即挖出钱文中的一个字或两个字,然后用其他钱币上的钱文代替补上,使之成为珍稀钱币。
洪武通宝铸造时采用的是青铜材质,而不是铁质。因为铜材质相对来说比较耐腐蚀,质地也比较稳定,可以保证货币的质量和保存时间。同时,铜材质的洪武通宝也容易区分真伪,因为铜质的洪武通宝表面会逐渐形成一层绿锈,而铁制的洪武通宝则很容易生锈,难以保存,也难以辨别真伪。
方孔十珍的鉴别方法主要包括对秦半两、汉五铢、开元通宝、大观通宝、崇宁通宝、正隆元宝、洪武通宝、永乐通宝、康熙通宝和乾隆通宝的真伪进行细致观察和分析。秦半两钱的鉴定着重于其重量和文字特征,真品重量一般在3至10克,文字微带隐起,笔划有方折和圆折。
洪武通宝钱币价格
1、关注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年间所铸的洪武通宝(背“桂三”)的藏家们,请注意,这枚货币的市场价值在万元以上。洪武通宝是明太祖朱元璋在1368年至1398年期间铸造的钱币,它的形状与大中钱相同,分为小平、折折折五和当十五等不同种类。
2、若为真品,这类花钱目前市场价格根据品相大约在100-300元之间。
3、折五和折十的钱币,如“桂五”和“五福”背文的洪武通宝,价格在5500元上下,折十背“京十”和“十浙”也有一定的市场波动。
洪武通宝
1、洪武通宝是哪个朝代的:洪武通宝是明朝的。明代初期,朱元璋为避讳元朝的元字,把所铸之钱钱文一律叫通宝而不叫元宝,而不只是为避讳他自己的名字,以后所铸之钱也都没有元宝钱文。洪武通宝是什么材质:洪武通宝的材质为铜,洪武通宝楷书小平光背4元太祖洪武元年铸。
2、邻国洪武通宝是明朝时期的货币。洪武通宝是明朝的货币,最早出现在明朝初期,也就是洪武年间。这一时期的货币代表了明朝的经济发展和国家统一。随着历史的推进,洪武通宝逐渐流通于整个明朝境内,并成为明朝主要的货币之一。它的出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繁荣和稳定。洪武通宝的设计反映了当时的工艺水平和文化特色。
3、洪武通宝是明朝的钱。吴二年(1368)正月,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改元洪武。同年三月,开铸“洪武通宝”钱,仍继大中钱式,行五等钱。《明史·食货志》曰:“(戊申、太祖)即位,颁洪武通宝钱,其制五等:当当当当当一。当十钱重一两,余递降至一钱止。
洪武通宝演变情况
1、万历时期,铸钱量显著增加,以应对财政压力,万历通宝版本众多,质量各异。明朝前期铜钱控制严格,民间私铸与白银流通并行,白银形制多样。神宗万历时期是铸钱转折点,铸钱量大增,但也引发私铸泛滥和铜价上涨的问题。
2、与现在的洪字很像了。只是洪字共部的第一横笔中间断笔。这个洪字,从晋朝一直流行到北宋才渐渐淡出历史。在唐代会昌开元钱币上曾留下了它的身影。从宋代开始这种洪字的共部改成二横二竖,并从此固定下来,流行至今。
3、明清时期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后期,中央集权达到顶峰,明朝时期,公元1368年,朱元璋从铸造发行“洪武通宝”开始,到公元1399年之间,5次停止铸造铜钱,3次恢复铸造铜钱,目的是为了推行纸币。所以明朝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铜钱与纸钞并行,而因为前面多个朝代的铜钱都在流通,所以铜钱非常混乱。
4、通”字粘在“元”字的位置上,就成了一枚“圣宋通宝”。再如将“庆元通宝”的“通”字剜去,以“洪武通宝”的“武”字嵌入,就成了“庆武元宝”,变成了一种臆造品。挖补作伪的方法容易留下以下的痕迹:一是,嵌入的文字与其它钱币文字风格不一致;一是嵌补文字的地方所留下的蛛丝马迹,或用假锈遮盖。
5、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秦汉以来所铸的钱币,通常在钱文中都明确标明钱的重量,如“半两”、“五铢”等等(二十四铢为一两)。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李渊决心改革币制,废轻重不一的历代古钱,取“开辟新纪元”之意,统一铸造“开元通宝”钱。
6、如西汉从武帝至平帝共铸五铢钱280亿枚,使用300多年之久,但其普通品目前定价很低;而比汉代晚1000多年的明朝钱币定价就普遍高于汉五铢,如明代“宣德通宝”、“弘治通宝”定价均在几十元以上。 据悉,在目前的古币收藏市场上,元末明初洪武年间的“大中通宝”和“洪武通宝”成为两大热点。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