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过去,新闻是用来唱的,鸡蛋是可以当一般等价物的……舟山那些正在消失的老行当,你还知道多少?
磨剪刀铲薄刀
“磨剪刀,铲薄刀!”这样的吆喝,曾经悠然回荡于舟山城乡上空。他们背着一根凳子,一头装着磨刀石,一头挂着竹管桶,一铲薄刀,二磨利刃,三除铁锈,菜刀铲得锃骨雪亮,剁肉如泥;剪刀刃口锋快,裁布似纸。
唱新闻
是盲人从事的一种职业。夏秋的晚上,盲艺人趁人们出屋乘凉聊天时,给人们唱上一段,赚取一点小钱。他们在妇人或小孩的引领下,胸前挂个竹筒做成的腰鼓,左手执一面小锣,鼓棒与锣槌与铁丝连成一体,夹在左手指间,锣与鼓可同时敲打。边走边“蓬蓬”敲打着,走街穿巷去兜揽生意。人们听到“蓬蓬”的鼓声,便知道唱新闻的来了,故而唱新闻又叫唱蓬蓬。唱词的开场有一定程式:“天上星多月勿明,地上山多路勿平,朝中官多出奸臣,新闻出在哪一村,就出在……”
肚仙
为过去流行于舟山渔农村的一种巫婆。“肚里有神仙,有求必有应”, 说肚里的神仙,能招来“过亡”人魂灵,与亲人相会。肚仙问过求问人的家庭地址,过亡人的姓名,管辖的庙宇后,先上香拜见神仙,闭目作法,然后口中言言有词,说是神仙附身了。一会儿,过亡人就招叫了。肚仙开始在神仙和过亡人两者之间,不继转换角色,回答有求的问题。其实,肚仙回答往往是提问式、暗示式、试探式的。由于求问人深信不疑,加上心急,便会帮助肚仙回答了自己问题。
代写书信
旧时,老百姓大多不识字,碰到打官司写状子,给出洋、出海的家人通讯,只得求助他人“代笔捉刀”。在街上,沿街摆一张桌子,几只板凳,桌上摆放着毛笔、宣纸、砚台、笔筒,先生会根据客人需要,帮你代笔。一般情况下,这些先生都是落魄文人,同时兼卖字画。
货郎担
就是用扁担挑着两只筐子,里面装着各式各样农村妇女们喜爱的小百货,如毛巾手帕、棉布香皂、雪花膏、棒棒油、针头线脑、头梳发卡等不易在大铺子里买到的小商品。货郎手里摇着一个拨郎鼓,挑着货郎担,游村串乡,摇着拨郎鼓,一庄一村,沿街沿村叫卖,深受老百姓的欢迎。货郎的货可以用钱买,没有钱的还可以用鸡蛋兑换。
换糖人
一般来自宁海、慈溪等地。他们肩挑一副竹箩担,其中的一只竹箩上按有一只竹制“团箕”,内有一大块厚度约4~5厘米呈黄色的麦芽糖,上面还撒上一些红绿丝。一听到换糖人拨浪鼓的声音,孩子便会将平时积聚的废铜烂铁取出来换糖。换糖人根据废品的价值,用小锤和小铲“笃笃笃”地任意凿下一块糖来,孩子们便齐声嚷嚷“再加眼,再加眼!”
鱼行
是一种专营水产品代客买卖购销业务的商行,性质如同“仲买人”。一方面是为冰鲜船和渔船贮存鱼货、介绍交易、代卖鱼货,为渔民、船夫提供食宿;另一方面为鱼厂代买、收购鱼货,收取8—10%的“议定费(佣金)”。清雍正七年(1729)颁布了《牙帖法》,规定“行”属于正规化商业企业,实行一行一贴(贴,相当于现在的营业执照),交纳税捐。因此,许多“鱼行”改称“鱼栈”,诡称自己经营组织规模甚小,并把经营场所装扮成可供渔民歇脚集聚的“栈房”,不做“牙贴”,逃避税捐。
大木师傅
就是造船的师傅。造船前,先要根据主人家的要求,根据建造船只的大小,挑选木料,并对木料进行合理分配,做好规划。然后先劈龙骨,安排龙身,再上船板,放压仓石,制作船仓和仓板,安置桅灯和风帆。最后是做防水防漏处理。工序十分烦琐,不是一般人能学会的。
栲道
早年,渔民捕渔用的渔网都是麻绳编织而成的,碰到海水容易腐烂变质,而且时间一长,网上常会长上贝类和一种叫“猢生毛”的海藻。因此,新织的渔网都要经过栲道。在渔村汰横头,建好大灶,在大锅上加上大桶,里面加上猪血,烧开后,浸入新渔网和捕鱼人穿的龙裤,烤好后,再撩出来暴晒。
穿棕绷
棕绷是用棕绳穿在木框上制成的床板,睡上去带有弹性,非常舒适。民谚有“棕绷眠床弹弹动,两老头搂带拢”。沿街沿村吆喝的“串棕绷、撑棕绷”手艺人,主要有两个加工种类,一是将主人家由木工做成的木框串上棕绳成为一个新棕绷;二是将旧的棕绷“撑紧”,叫“撑棕绷”。串新棕绷时,先在木框四周打上密密的眼子,然后用细棕绳通过眼子在木框中央编织“绷子”。一张棕绷可以睡好多年,棕绳松了可以通过“撑棕绷”重新收紧。
捞冰
旧时的天好像特别冷,每年的数九寒冬,河道、水田、滩头都会被冻得严严实实。这时,正是冰窖贮冰的季节。“三九”后,渔厂的冰窖便会贴出布告,某天起开始收冰,每担八分。冰窖有官冰窖、府第冰窖和商民冰窖之分,瀛洲老城里纯属商民冰窖,主要用于贮鱼之用。
老虎灶
本名叫熟水店,也就是卖开水的。店门口写有对联:“灶形原类虎,水势宛喷龙”。陈设很简单,一座落地大灶,上置一口大铁镬,镬上面按一个大木桶,桶中注满水,用猛火将水烧开,生水成了熟水,就可以出卖了。桶上方有个自来水龙头,是往桶中注水的;桶下方有两个水龙头,是放开水的。来买开水的人将热水瓶或者茶壶放在水龙头下面,开了龙头将水灌满就好。
水龙会
就是民间的消防组织。它的救火器械是几台杠杆式水泵,救火时,众人不断往大木桶里倒水,杠杆两头各有两个身强力壮的汉子不停地上下抬水泵的杠杆,抽上来的水沿水带喷射到失火处,其射程10米多远。它似天上喷水的龙,于是被叫作“水龙”。
《远去的老行业》目录
1.刷头师傅
2.打铁师傅
3.豆腐店
4.弹棉花
5.木匠
6.箍桶匠
7.车木坊
8.漆匠
9.雕刻匠
10.篾匠
11.船匠
12.大木师傅
13.把宕师傅
14.石雕匠
15.石磨匠
16.泥水匠
17.砖瓦匠
18.铜匠
19.银匠
20.锡匠
21.铅皮匠
22.织布匠
23.裁缝
24.画匠
25.网师
26.磨坊
27.牙行
28.冰鲜船
29.鱼行
30.鱼行栈
31.咸货行
32.秤行
33.染房
34.当店
35.棺材铺
36.鞭炮坊
37.药房
38.贳器店
39.米店
40.绸布店
41.赌场
42.酒坊
43.油坊
44.酱坊
45.灯笼店
46.钟表修理
47.栲道
48.捞冰
49.老虎灶
50.水龙会
51.补锅
52.钉碗
53.补缸
54.轿夫
55.鞋匠
56.鞋楦
57.澡堂
58.修脚
59.卖唱人
60.厨师
61.代写书信
62.裱画
63.货郎担
64.算命
65.肚仙
66.泥塑匠
67.私塾
68.磨剪刀铲薄刀
69.猢狲戏
70.爆米胖
71.看西洋镜
72.黄鱼车
73.大力士
74.杀猪
75.修伞
76.穿棕绷
77.劁鸡劁猪
78.吹糖人
79.卖草鞋
80.换糖人
81.卖柴
82.挑脚夫
83.摇麻绳
84.倒马桶
85.洗衣妇
86.摇舢舨
87.接生婆
88.媒婆
89.堕婢嫂
90.江湖郎中
91.卖臭豆腐
92.卖馄饨
93.卖梨膏糖
94.评书
95.唱新闻
96.翁洲走书
97.跳蚤舞
98.走高跷
99.木偶戏
100.舟山锣鼓
由《舟山老下饭》作者石林和石一村、平姜艳编绘的《远去的老行业》记录了舟山一百个老行当,小编已经追更一年多——这篇图文并茂的诚意之作,在《今日新城》上,以每旬2个老行当的“蜗速”连载了一年多时间,本月初,终于完结了!这些老行当,有的曾经辉煌一时,有的陪伴我们成长,大多数只存在于舟山人记忆最深处。
今天,在征得作者同意后,舟山网精选部分内容与各位老友和萌新分享!
PS:本书尚未发行,更多内容请关注作者石林新作《守望乡愁》。
素材来源:《今日新城》《远去的老行业》
作者:石林、石一村、平姜艳
舟山网编选
一起来为怀念点赞吧!
舟山网
舟报集团新媒体
舟山网旗下微信公众号
正在浏览此文章
推 荐 阅 读
舟山老下饭!吃过五种以上暴露年龄!
被“倒卖”的隐私 舟山一老板竟然买到了自己的开房记录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