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收藏行情 > 正文

段祺瑞银元-段祺瑞银元拍卖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北洋政府内部围绕参战问题,曾引起过极大的争议。主战派有梁启超(在野政治家,研究系领袖)、段祺瑞(国务院总理)。梁启超主张参战,而迷信“武力统一”的段祺瑞除了接受这个想法,还有两个企图:第一,通过参战而获得协约国的借款;第二,通过参战强化皖系军阀的军政实力,打压反对派,实现“武力统一中国”的美梦。

段祺瑞银元-段祺瑞银元拍卖

  反战派也大有人在,如总统黎元洪、副总统冯国璋、很多省的实际支配者、一部分中央文官、孙中山、唐绍仪、国会中的丙辰俱乐部(丙辰俱乐部可以算做中华革命党的化身,以林森、居正、田桐为主),以及各省商民团体,还有在野社会贤达康有为等。但这些众多的反对者在北洋政府中并无实力。

  

  直到1917年8月14日,被段祺瑞把持的北洋政府正式对德国、奥匈、土耳其等同盟诸国宣战。但从此时到1918年11月11日“一战”结束,中国并未派军队到欧洲战场参加“一战”。为此,段祺瑞被称为对外“宣而不战”。在国际上,协约国方面也有人嘲讽中国“参战不力”,或指为“理论参战者”。日本代表更是在巴黎和会上振振有词,指责中国“未出兵,宣而不战,应不下请帖,不为设座”。那么,段祺瑞为何未能派兵参加“一战”呢?

  

  究其原因,应该归结于段祺瑞政权对于列强的畏惧。段祺瑞首先对德国的畏惧,导致他迟迟不敢对德宣战。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德国后来居上,当时的德国是欧洲第一工业大国,世界第二工业大国(美国第一)。1888至1890年,段祺瑞曾经留学德国三年学习炮兵,对德国的强大感同身受,甚至深感震撼。段祺瑞曾经有一段时间是亲德的。1913年3月10日,段祺瑞与德国捷成洋行签订两亿余两的借款合同,用于购买军火镇压国内的革命运动。1914年7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时,他认为凭借德国的国力,获得胜利是毋庸置疑的。至少在1917年以前,他对出兵参加一战并不积极。

  

  其次,是对于日本的畏惧。日本鼓励中国参战,既可以用“共同反德”为幌子掩盖侵华之面目,还可以消除美国在华的影响。日本暗示段祺瑞,中国参战,不需要直接出兵欧洲,只需要派遣华工到欧洲即可。同时愿意派遣教官训练中国军队,拿出军火装备中国军队,向中国提供贷款。

  再次,是对于美国的畏惧。“一战”期间,美国食言未给予段祺瑞以财政支持。从1917年4月起,段祺瑞就一再通报美国大使芮恩施,中国愿意提供协约国所需要的一切人力资源,并且打算运送80个团约12万军队赴欧参战,希望美国给予两亿银元的借款。美国政府刚开始“深表同情与理解”,并一度考虑给予五千万银元的借款。为敦促中国参战,芮恩施与国务卿蓝辛均曾对中国暗示,将提供财政援助。中国驻美公使顾维钧也曾经向段祺瑞报告,美国将借给中国两亿银元。法国驻中国武官对此建议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热情,法国驻美大使茹色兰也敦促美国借款给段祺瑞,并许诺,等法国向日本订购的四艘船建造完毕后,可用来运送中国军队赴欧参战。但后来,美国基于种种考虑,尤其担心日本借此在华问题上取得主动权,使自己同日本在华争霸中陷于被动地位,而未实施援助。

  

  另外,对于欧洲同盟国列强反对中国出兵的声音,段祺瑞也不能置之不理。英国军政界一直反对中国派兵参战,英国海军部警告外交部说,由于船只匮乏,这个计划不应受到鼓励。结果,段祺瑞“运送12万军队赴欧参战计划”,至1918年4月胎死腹中了,最后只提供了一些物资援助并派遣了20万劳工赴欧以挖战壕等方式助战。

  继续阅读:军事历史 中国近代史 段祺瑞 一战

段祺瑞银元-段祺瑞银元拍卖

  此文由 热点网 编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首页 > 历史» 段祺瑞曾计划运12万人赴欧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反受国际嘲讽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