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的一般原则是高收益对应着高风险,如果政府为股市背书,则意味着风险与收益不再对称,投资者可以在享受着高收益的同时不再承担相应的风险,这必然导致大量的狂热资金涌入,迅速吹大资产泡沫,然后留下一地鸡毛。今天要说的是300年前发生在法国的故事。
在荷兰郁金香泡沫迸裂80年之后,1719年又出现了著名的法国密西西比股市泡沫。从1719年5月开始,法国股票价格连续上升了13个月,股票价格从500里弗尔涨到一万多里弗尔。法国股市从1720年5月开始崩溃,连续下跌13个月,跌幅为95%。法国的股票价格和当年的郁金香价格一样,在短时间内大起大落,对民众的财富进行了一次大洗劫。不同的是,荷兰郁金香泡沫中,政府只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主要还是金融投机商与民间投机的炒作,法国密密西比股市泡沫则是在金融家的谋划下发动,政府为了偿还巨额债务而为其背书,发生在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的金融灾难,将法国广大的中下阶层老百姓都卷入其中。
18世纪初,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穷兵黩武,对外推行侵略政策,一系列的战争导致法国国库空虚,政府债台高筑,经济萧条,同时全国的官吏贪腐成风,皇室贵族奢靡无度,再加上法国的税制极不健全,对法国王室贵族豁免税收,其他地方也是漏洞百出,即使穷征暴敛依然无法应对庞大的开支,法国当时的对外债务达到30亿里弗尔,而一年的税收只有1.45亿里弗尔。1715年9月1日,法国国王路易十四逝世,留给年幼的路易十四和摄政王奧尔良公爵的是臃肿的官僚机构和巨额债务。时势造英雄,在法国一筹莫展之际,货币理论的一代怪才约翰·劳开始运用自己的研究理论挽救法国于泥淖之中。
1671年,约翰?劳出生在一个苏格兰银行家庭,从小对银行和金融耳濡目染,14岁就在会计事务所学习,数学方面天赋异禀。17岁时他父亲去世,他带着父亲的遗产在伦敦轻松愉快地过了9年,依靠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在赌桌上赚了不少钱。
1694年,他因为爱情与人决斗,将对手一剑刺死,因此被关进英格兰监狱的死牢,后来靠他人的帮助逃了出来,流亡法国、荷兰等国,并在巴黎收获了一位富婆情人。在阿姆斯特丹,他继续研究赌博的赔率,发着小财,同时研究了阿姆斯特丹的银行和金融市场,一篇主张建立“土地开发银行”,发行纸币的论文让他声名鹊起。
1703年,劳的谋杀罪已经过了追诉期,于是他回到了英格兰。在英格兰议会中提议设立中央银行、发行“以国有土地为担保”纸币,引起轩然大波。议会最终通过的决议是:通过发行任何形式的纸质货币以加强货币流通,对整个国家来说是很不明智的,那将可能令国家陷入巨大的风险之中。
1715年,劳来到了法国。此时恰逢路易十四逝世,劳的睿智得到了摄政王奥尔良公爵的赞赏,他抓住一切机会向公爵灌输自己的主张。奥尔良公爵为了还清他哥哥生前留下的债务绞尽脑汁,他先使用传统伎俩,宣布重铸货币,金币面值不变,但是含金量减少20%。这样一来,政府债务立刻也跟着减少20%。接下来,他又采用一招,宣布4000旧金币加上价值1000金币的公债,可以在铸币厂换回5000新金币。于是,政府债务又神奇地跟着降低。然而,即使如此赤裸裸地掠夺人民财富,法国财政还是不堪重负,贸易极度萎缩。这时,劳先生终于登场了,他说纸币可以带来繁荣,还清债务,他建议摄政王建立一个银行来管理国家的税收,再以这些税收和不动产为基础发行纸币。奥尔良公爵听从了这个建议。
约翰?劳步步为营,整个事件大致可以分为三步:
第一步:1716年5月约翰·劳经法国政府特许建立了一个可以发行货币的私人银行——通用银行(也被成为“劳氏银行”),但最初所发钞票必须以固定价格与黄金和白银铸币兑换,这限制了银行货币和信用扩张能力。1717年,他说服政府规定王国所有税收皆以劳约翰的银行钞票缴付,这让纸币的流通更加广泛。“劳氏银行”的经营非常成功,币值稳定,而金银却因受政府的干预时常贬值,于是劳氏银行的信誉蒸蒸日上,垄断了烟草销售,还独揽改铸金币、银币的权力。最终于1718年12月被国有化为皇家银行,仍由劳担任主管,为了增加钞票的吸引力,皇家银行宣称钞票可以兑换白银铸币和黄金铸币。然而,半年时间不到,1719年4月,皇家银行就宣布钞票价值与白银价值脱钩,不再保证兑换,纸币摆脱了贵金属的限制。在短短的三年时间内,法国诞生了第一家中央银行,并从金属货币本位制转向信用货币本位制。
第二步:在法国政府的重商主义下,约翰·劳自1717年就开始日益获得各种贸易特许权——路易斯安那的贸易特许权和25年的自由开发路易斯安那的权利以及加拿大的皮货贸易垄断权。他设立了公司来负责北美事务,因路易斯安那处于密密西比流域,他的公司又被称为密密西比公司。劳向人们展示了密密西比公司辉煌的前景,他宣称密密西比遍地金银,只是当地人不懂其价值,在那里可以用最廉价的小商品换来整船整船的黄金白银。
一开始该公司发行20万股股票,每股500里弗尔,股票可以用国库券抵付。当时面值500里弗尔的国库券,市场价格仅相当于160里弗尔,而股票的价格在不断上涨,法国开始陷入投机狂潮之中。1719年时密西西比公司又被全权授权在东印度群岛、中国、南太平洋诸岛以及柯尔伯建立的法国东印度公司所属地进行贸易,也被称为印度公司,垄断性的海外贸易带来不少超额利润,随后新增5万股份,劳保证每份500里弗尔的股票每年可获得200里弗尔的红利,而当时面值500的国库券只抵得上100的市值了。人们纷纷无法抵制诱惑,至少有30万人申请购买5万的新股。劳在1719年8月又取得了农田间接税的征收权,股票价格很快就飞涨到每股1800里弗尔。
第三步:借助此时法国公众的普遍热情,约翰·劳决定运用皇家银行的纸币发行能力和密西西比公司的股票实力实践其刺激经济和为摄政王解除政府国债负担的设想。密西西比公司于1719年9月12日,9月28日,10月2日分别发行10万股股票,每股5000里弗尔,用于偿还15亿里弗尔的国债。股票一上市就被抢售一空,从豪门到底层,所有人都幻想通过劳氏股票暴富。股票价格直线上涨,印度公司股票的面值在1719年4月间只为500里弗尔,在半年之内便被炒到18000里弗尔,整整上涨了36倍!为配合股票投机对货币的需求,皇家银行又发行了2.4亿里弗尔纸币(为支付印度公司以前发行的1.59里弗尔股票,1719年7月25日皇家银行已经发行过2.4亿里弗尔纸币)。总之密西西比股票的价格越高,皇家银行就同步发行越多的钞票。
议会一再警告:纸币发行量过大,迟早会导致整个国家的经济系统崩溃。那段时期,法国人的自信心无比高涨,投机和炒股一度也推动了商业贸易的繁荣,巴黎到处都是赚大钱的机会,虚幻的繁华景象充斥着整个国家。摄政王尝到了发行纸币的甜头后就不肯收手,精通金融的劳不知出于何种原因也未进行劝阻。
导火线点燃于1720年初,孔蒂亲王由于在要求以他自己的定价购买新上市的密西西比股票时被约翰·劳拒绝,为了报复就派人到劳氏银行,要求将一笔巨款折现成硬币,这些硬币竟然用了三辆马车才搬走。精明的人已经开始意识到股票价格不可能永远攀升,开始将纸币分批兑换成硬币运出国内,同时大量购买金银和珠宝运往英国或荷兰,时间一长国内的流通硬币到了极度匮乏的境地,全国各地怨声四起,政府此时才发现问题。密西西比公司的股票快速下跌,那个可望而不可及的密密西比的财富神话故事开始破灭。
纸币的信用开始下落。政府决定控制铸币外流,再后来甚至禁止铸币流通,禁止任何人拥有超过500里弗尔的硬币,严禁收购金银首饰等。为了维持9000里弗尔的股价,约翰·劳还于1720年3月25日,4月5日,5月1日分别发行了3亿,3.9亿,4.38亿里弗尔纸币,使得一个多月内货币流通量增加了一倍多。据估算当时流通中的纸币有26亿里弗尔之多,而全国的硬币加起来还不到这个数目的一半。最终劳无力回天,宣布股票贬值,国务会议通过决议让纸币贬值一半,银行停止兑付硬币业务。股价在1720年9月跌到2000里弗尔,到1721年9月跌回500里弗尔,一个月后又跌到200里弗尔以下。一场以约翰?劳为主角,增发纸币——换成股票——最终可以抵消国债为理念,借助密西西比公司和皇家银行,通过联合贸易和金融两条战线上演的带有浓厚政府性质的经济繁荣泡沫彻底破灭,代之以经济衰退、民生重创的现实。约翰?劳被当做国家的头号恶人,不得不再次开始了逃亡,最终于1729年死于威尼斯。1721年,法国债务又攀新高,达到3l亿里弗尔,法国再次陷入财政混乱的危险局面。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法国人一直到40多年后才又建立起新的公共银行。
发行纸币这个观念本身并没有错,错在发行了太多的纸币又没有足够的准备金。重要的不是创造货币,而是创造财富,约翰?劳却本末倒置,盲目地开动印钞机,这只是饮鸩止渴,最终必然导致更严重的灾难。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