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明代民窑青花瓷得到了怎样的发展
明代早期,民窑青花瓷在洪武、永乐、宣德至正统、景泰、天顺年间逐步发展。这一时期的青花瓷装饰较为简朴,以单线勾勒为主,构图单一。然而,这种简约风格体现了明代人民的审美智慧,他们擅长观察并抽象地表现事物,使得这一时期的民窑青花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
从明中期开始,即成化、弘治、正德三朝,民窑青花得到快速的发展,一方面是装饰的题材比之前丰富,二是绘制技法有了不断的创新,三是创造出与青花色泽极为和谐的胎质釉面,把青花瓷所特有的陶瓷艺术特征从单纯的绘画中完全分解出来。
历代青花的演变铸就了明代民窑青花的辉煌。青花瓷最早出现在唐代,但唐青花并未成为主流。直到元代,青花才开始得到大规模发展,其胎体、釉面、青花发色等方面的技术成熟,使得青花瓷的艺术风格在明代得以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嘉靖、隆庆以后,由于实行了瓷器“官搭民烧”制度,即官窑的钦限御器放在民窑中烧制。这样一来,民窑的制瓷技术水平得到较大的提高。民窑生产出了一些高级的青花瓷器,不仅胎釉制作精细,而且突破了官方对瓷器纹饰所作的规定。嘉靖 嘉靖期间曾多次爆发农民暴乱,国力衰弱。
从烧造技术到制瓷原料和青花色料上都为明代民窑青花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科普:明代各时期青花瓷器特点整理(三)
1、万历朝共48年,是明代历时最长的朝代,这一时期资本主义开始萌芽,社会经济有所发展,由于宫廷和上层社会对于细瓷的追求和废除禁海,致使瓷器产量剧增,青花瓷品种繁多,数量巨大,还出现了专供对外贸易的外销瓷。
2、永乐是明代国力强盛时期。永乐时期,景德镇瓷器持续繁荣,技术不断进步,这一时期的青花以胎釉精细,青色浓艳,造型多样和纹饰优美而负盛名。永乐青花主要用苏麻离青钴料,烧造时有自然的晕散现象,在适当的火候下能烧出浓艳的青蓝色,色彩雅致凝重,鲜艳夺目,层次分明。
3、明代洪武至宣德时期的青花瓷器,其青花呈色浓艳,伴有黑色结晶斑,造型丰富多样,种类繁多。明代洪武年间的青花云龙纹盘,特点是撇口、浅腹、平底和圈足。胎质精细,釉质肥腴细润。
4、明代官窑青花:洪武期 洪武青花瓷器胎体坚硬,胎壁厚重有汽孔,胎呈白色,釉质润泽,白中泛青,青花呈淡蓝色、有些青中泛灰色。永宣期 永宣时期使用的青料是苏麻离青,呈色浓艳,蓝中透红紫,料厚处有铁锈斑。永乐青花胎体比较轻,青花发色浓艳,花纹布局疏朗。
明代青花瓷器天启、崇祯时期
1、明代晚期的青花瓷器在天启和崇祯时期,官窑制品相对较少,大部分是民窑的产物。天启时期的青花色泽多样,既有鲜艳的蓝色,也有色调偏灰的类型。工艺上,与明早期相比显得较为粗糙,主要采用涂染技法,纹饰呈现出泛蓝黑或灰色,有时会运用混水技巧,展现出向清代色泽转变的清新调性。
2、口沿及腹下部至足间印暗花水波纹各一周,腹间绘青花罗汉、山石、小太阳,青花色泽艳丽明快,山水画法富有层次感,已趋向清初康熙青花五彩的阴阳立体画法。炉内外通体施白釉,稍泛青色。
3、天启、崇祯时期瓷器的器型大多不规整,而崇祯时的器型不规整的现象较天启时更为突出,一般的器物,胎体厚重,修胎粗糙,底足常常有旋削A痕和重刮削痕,并且多有粘砂。而且,此时釉面亮青程度明显减弱,施釉稀薄。崇祯时,器口施黄色酱釉。
4、崇祯时,器型不规正的现象较天启时更为突出,一般器物,胎体厚重,修胎粗糙,底足常常有旋削刀痕和重刮削痕,并且多有粘砂。胎质粗糙为多,淘炼不精。但小件器物仍很精细, 并有万历遗风。釉面亮青程度明显减弱,施釉稀薄。崇祯时,器口普遍施加黄色酱釉。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